7月22日,《江苏省“十四五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》印发,提出到2025年,十大支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、更高附加值、更具自主性的创新链产业链,十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融合化、生态化、国际化发展优势更加明显。
以下为该规划的部分内容:
重点任务
培育发展十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
聚焦前瞻性和先导性,面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赋能技术,培育发展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区块链与大数据、第三代半导体、未来网络通信、下一代物联网、先进碳材料、纳米新材料、智能制造、航空航天与深海深地等十大新兴产业,构筑引领型发展新优势。
人工智能产业方面,到2025年,争取以南京、苏州、无锡等区域为重要依托,形成创新能力领先、特色应用突出、软硬发展均衡的产业发展体系,配套服务完善、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,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区和产业发展战略高地。
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方面,抓住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加速兴起机遇,发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大、产业链配套全和应用场景多的基础优势,以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为 契机,重点加强第三代半导体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,培育壮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。到2025年,争取在南京、苏州、南通等地,打造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,将我省先发布局优势转变为产业领先优势,力争综合实力国内领跑,关键环节国际领先。
壮大提升十大支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
把握产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趋势,突出支柱性,壮大提升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 先进材料、智能电网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软件等十大支柱产业,加快迈进全球产业链中高端。
集成电路产业方面,发挥我省在集成电路封测领域的优势,加快向上游设计、下游制造环节的延伸拓展,努力在新一代微电子与光电子芯片领域抢得先发优势,构建集成电路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、装备、材料和EDA(电子设计自动化)完整产业生态,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。到2025年,争取以无锡、南京、 苏州、南通、徐州等地为重要节点,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沿江集成电路产业带,产业链各环节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显著缩小,封测水平进入世界前列,设计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,制造业特色工艺水平保持国内第一阵营。
新型显示产业方面,抢抓“万物互联”到“万物显示”时代机遇,针对我省新型显示产业中低端配套环节强、终端品牌产品环节弱的短板制约,聚焦大尺寸、超高清、低功耗等新型显示发展方向,集成配置高端创新资源,加快突破关键共性和前瞻性技术,推进新型显示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转型。到2025年,争取以苏州、扬州、常州、南京等区域为重点,打造进入全国前三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,成为全国新型显示产业领先全球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,抓住新能源汽车进入普及化阶段的重要时间窗口,聚焦低碳化、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发展方向,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,增强关键零部件基础能力,提升产能利 用率,加强品牌培育,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到2025 年,争取以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南通、盐城等区域为重要依托,构建形成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.0千瓦时/百公里,江苏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支撑作用。
重点工程
实施高端科技平台建设工程
培育战略科技力量。聚焦重点产业领域,加快建设江苏省实验室,推进苏州实验室、紫金山实验室、太湖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,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科学中心,支持苏州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鼓励无锡、连云港等有条件的地区,高标准建设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,努力推动更多创新载 体纳入国家创新体系。
建设技术创新中心。瞄准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科技、前瞻技术,采取灵活有效机制,集成配置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、创 新平台、科技专家等创新主体资源,构建定位清晰、层次分明、有机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。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、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。围绕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态环境、新能源、新材料和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,布局建设10家以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,积极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,加快形成强大的共性技术持续供给能力。
实施科技企业集群培育工程
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。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,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成整合产业链关键资源,培育一批“链主”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。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运用绿色技术,创建绿色企业,实现绿色发展。力争到2025年,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达35%、实现利润占比达55%,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。
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,鼓励发展科技型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推动科研仪器、实验设施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。力争到2025年,全省通过国家标准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6万家。